安全措施.1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法规和安全技术规程,施工前做好班前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未经三级教育的工人不准上岗.2由于涉及桥上高空作业,所有作业工人必须带上安全帽和安全带,适当配备随身工作袋,以防工具和螺栓等坠物伤人,吊装作业时,无关人员应远离吊装区域。
.3各岗位工作人员,在上岗之前,都必须经过针对性的培训,关键岗位持证上岗,所有人员都必须熟知整个施工流程,熟练掌握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内容和操作规程。
不符合条件者不得上岗。
.4吊具及钢丝绳起吊前要检查并定期更换,发毛与断股时要立即更换钢丝绳并经常涂黄油保养。
环保措施.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技术规程以及地方有关环保规定。
.2施工现场材料应堆放整齐,严禁随意丢弃施工废弃物和剩料,完工后后吊运下桥统一处理。
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分析本工法通过自制机具与购置设备相结合,人力与机械相结合,减少大型设备和劳动力用量,显著提高了声屏障螺栓和H立柱安装质量和效率。
按照先导段施工工艺我工区834米声屏障预计需要40人工作8天才能完成,按照每人每天120元工资计算:120×40×8=38400元;改装设备后,增加小吊:5000元×2台=10000元,卡具:20元×4个=80元,砂浆浇筑模板:10套×20元=200元。
人工费:120×32×4=15360元。
节约人工费用为:38400(人工费)-15360(工艺改进后人工费)=23040元,增加设备费用:10000(小吊车)80(卡具)200(模板)—800元/天*8(25t吊车)=3880元。
总共节约费用:23040-3880=19160元,通过利用小吊车和桥下的拖车配合提高了施工效率,大大减少了使用人工。
在未用小吊时,一个施工班组平均一天人工安装110-120m声屏障,使用自制小吊后一天可安装200-240m声屏障,功效提高近1倍。
更重要的是工期提前了4天,有效降低了高压电线下施工所带来的巨大成本和作业危险工艺改进前后资源投入对照11.2社会效益分析通过设备改进,工序优化和加强管理高质量地完成了声屏障安装任务,减少了质量和工伤事故风险,缩短了工期,为京沪高铁联调联试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同时,声屏障安装降低了高速列车运行中产生的噪声污染,维护了沿线的环境,赢得了项目相关方好评。
通过施工经验总结和改进施工工艺,形成了针对高速铁路声屏障安装的先进工法,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推动中国高铁施工技术的发展。
应用实例年5月—2011年6月本工法应用于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京沪高速铁路一标十二工区管段内的声屏障施工,声屏障全长834米(H137-H151右侧,I19-I31左侧),提前4天竣工,赢得了京沪高铁指挥部的好评。
工程竣工运营以来,无任何质量问题,安装质量过硬。